為什么有的人讀了上百本,卻總感覺自己收獲不大,甚至還發出了“懂了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樣一生”的感慨?
這是因為很多人都進入了一個誤區:把手段當成了目的。
我們為什么要讀書和學習?很大程度是為了獲得知識,但大多數人只是獲得了信息。
那什么是知識?那些能夠改變我們行動的信息才是知識。
知識深度構建認知優勢
傅盛曾說過這么一句話,“人與人最大的差距,是認知。”而一個人的認知是由他的知識深度構建的。
對同一個產品和項目,理解的深度不同決定了結果的不同。
王興的美團能夠在千團大戰中勝出,不僅僅是因為他第一時間看準了團購這個方向;更重要的是,他在眾多競爭者中是看得最深刻的。
當其他團購網站在大打廣告戰的時候,美團王興堅持不加入廣告大戰,而是堅信決定團購事業的關鍵是:高效率、低成本;高科技、低毛利。
他把別人用于廣告的錢,投入系統開發和效率提升。最后美團的勝出成就了“新美大”這個互聯網新巨頭,可以說是知識深度的勝利。
有意思的是,美團在千團大戰中脫穎而出后,王興說了這么一句話:“多數人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。”
如果你真的明白這些知識,那么對于牛人所說的,你就都不會覺得意外——他們只是在印證一個你知道的道理罷了。
-02-
案例:
記憶宮殿法,可能是目前人類發明的最為強大的記憶方法。它的基本原理是,構想一個我們熟悉的場景,把需要記憶的事情放到已經熟悉的場景當中。
你想記住“B6”,最好的辦法不是直接背“B6”,而是動用生物本能,想象一位大胸(像B)、有6塊腹肌的美女。
大腦這種通過已有知識學習新知識的特性,除了能夠幫助我們記憶之外,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作用:我們可以將新舊知識構建成知識網絡。
通過在新舊知識間建立聯系網,我們便能夠從不同角度和領域對同一個知識進行分析,從而加深我們的理解和認識。
讀書時,將新知識和哪些已有的知識進行聯系會更有成效呢?
答案便是那些在生活中各個領域起基本而重要作用的規律,也就是臨界知識。
每一種臨界知識,都是我們思考問題、認識世界的重要工具。因此,這些臨界知識可以頻繁地應用于不同的領域和場景里。
因此讀書不在于多少,而在于你有沒有通過讀書重新認識這個世界,發現臨界知識并把它運用到自己的生活當中。
-03-
學習“臨界知識”需要具備的心態
1、綠燈思維
什么是綠燈思維?讓我們先看看和綠燈思維相對的概念:紅燈思維。
紅燈思維就是一聽到不同的觀點就消極處理,準備防衛:“你不了解情況。”“你先聽我說!”這是我們在紅燈思維下大腦所處的狀態。
而綠燈思維是,當我們遇到新觀點或不同的意見時,第一反應是:哇,這個觀點一定有用,我應該怎么用它來幫助自己?
始終保持開放心態,能夠聽進去與自己認知不一致的觀點和想法,才能快速成長。
2、以慢為快
快是結果,不是原因。想要能力提升得更快,不是說學習過程就要很快。相反,越是快速提升的能力,反而越需要下慢功夫。也就是說,快速學習的前提是要能夠做到:結硬寨,打呆仗。
“結硬寨,打呆仗”這六個字是曾國藩帶領湘軍,打敗數倍于己的太平天國軍的要領。
所謂“結硬寨”,是指湘軍到了一個新地方以后馬上要扎營。選好關鍵要地后,無論寒暑,要立即修墻挖壕,且限一個時辰完成。而且在戰爭中,不論敵人看起來有什么漏洞,有什么可以追擊的誘惑,曾國藩都不為所動,一定會讓部隊死死守住關鍵要地。
“打呆仗”是指湘軍每到一個城市邊上,并不與太平軍開打,而是就地挖壕,而且每駐扎一天就挖一天壕溝,把整個城市外圍全都用壕溝隔斷聯通,斷糧斷水,生生把敵人拖死。
學習,首先要有“結硬寨,打呆仗”的心態。因為真正高效的學習,其實是知識融會貫通的結果。有了對重要的、核心知識的深刻理解,我們才能運用起來游刃有余。
然而,對我們大多數人而言,阻礙我們融會貫通的原因,恰恰是我們在學習中遇到了一個“阻塞”,沒有“結硬寨,打呆仗”地把它攻克,導致我們一直有“自以為知道,其實不知道”的“知識阻塞”,也就沒辦法實現融會貫通的效果。
所以,我們想要快速提高,努力的方向應該是花大力氣打通那些知識阻塞,而不是追求看起來很花哨的新方法、新技巧。底層堵住了,新方法和新技巧學得再多,也都是表面上的花拳繡腿。
這就好比我們想要快速學會騎自行車,要把精力放在掌握平衡上,反復尋找平衡的感覺。可是,我們現在的大多數人,卻是在追求兩分鐘學會21種踩腳蹬子的技巧……
以慢為快、把慢功夫花在真問題上的方法,不限于讀書,在學習的各個領域中都是相通的。
-04-
反思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三方面的作用:
第一,發現知識誤區我過去還遇到過類似的事情嗎?
我還聽說過有其他人犯過類似的錯或者有做得更好的嗎?
有什么相關的方法可以應用到這件事情中嗎?
第三,檢驗學習的新知識是否用了起來
眾所周知,富蘭克林通過日記培養了13個習慣,然而他真正提出的重要觀點是:“我想出了下面的方法。”
這個方法是什么呢?那就是:提前設定一個期望的標準,然后每天反思,與之比較尋找差距。
3、刻意練習
刻意練習,就是提升元認知能力的過程。舉例:
元認知就好比我們選擇從北京到天津的道路,可以是省道也可以是高速公路。不用臨界知識,就像是我們開車去天津選擇走省道,路遠,堵車,浪費時間;而在思考的過程應用臨界知識,就好比開車上高速,能夠更快速地到達目的地。
我們快速成長就是把省道升級為高速的過程。
如何通過刻意練習來掌握臨界知識和提升元認知能力?有3個部分:
第一,對基本核心知識劃小圈
“劃小圈”這個概念是從喬希·維茨金的《學習之道》這本書中借鑒過來的,意思是持續、刻意地進行大量專注訓練。
比如,在像武術這樣的技能類訓練當中,劃小圈的內容可能是蹲馬步、打直拳等。我們需要反思動作細微的差別,理解這些基本動作的應用并做到熟練。
第二,將基本知識組合成更大的知識能力單元
我們把掌握的核心知識徹底吃透,就能夠和其他相關知識組成一個新的知識能力單元,整體使用。
比如,游泳這件事情,剛開始練習漂浮、呼吸、打水等等,每個項目都是一個基本的技能,組合起來就成了在水中穿行的新技能——游泳。
對于我們每一個人而言,不要做收集知識的礦工,而要把已經收集的知識,打磨成璀璨的珠寶,這才是真正的好好學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