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于阿里巴巴、阿里HR,其實一直有兩極分化的評價,有人羨慕、有人不屑,羨慕的是HR在阿里的地位、不屑的是外界傳說中的一些故事 —— 所謂的“月餅事件”,“聞味官”,“生殺大權” 。
那么阿里的HR和傳統意義上的HR、和其他公司的HR究竟有哪些差異?我們也許從這幾個方面可以一探端倪。
1
為什么阿里的政委(HRBP)
在組織影響力這么大
初遇阿里的政委,最大的震撼會來自于他們對于業務的了解。政委往往在業務會議中,提出非常專業的、非常尖銳的問題,前提是他們對業務的深入了解。 在阿里特色的政委體系中,政委需要站在業務團隊里面,關注業務、關注人,同時還需要支持招聘、培訓、績效以及各種流程性、事務性的工作。
有個非常有阿里特色的詞叫“混在一起”,這些HR整天整月整年地和業務混在一起,自然會和傳統HR有些不同。 在阿里呆過的HR像業務人員一樣來運營自己的HR工作,圍繞業務現狀、圍繞戰略方向來落地各種人才策略和組織策略。
無論是做招聘、做績效、做人才盤點,從來不會因為理論上要怎樣、專家建議怎樣而影響自己的判斷,而是從業務、團隊和手里的資源出發,設計適合自身的方式。 正是這些貼近業務、靈活主動的政委扎根在業務一線,才保證了阿里的HR能夠緊貼業務提供有效的組織保障,最終構建了阿里HR在業務、組織上的影響力和話語權。
2
阿里的HR是如何做到
懂業務
早期的政委大部分是業務出身,業務做什么政委都很懂,這個時候對政委來說懂業務不是什么壓力。后面集團業務不斷擴展,政委要開始接手自己不了解的新業務、新團隊,這時才出現“懂業務”的需求。
當時也沒有什么套路,大家用的都是一些“笨方法”,但是很有效:
業務怎么樣?評估一下盒子一二三(目標、組織、流程);
團隊怎么樣?評估一下盒子四五六(激勵、幫助、管理)。
通過這種簡單、系統的工具,HR和管理者之間構建了一個相對統一的管理語言,業務發展不順、狀態低迷的時候,政委可以比原來更快速、更有節奏地了解業務、組織,開展工作。
3
懂業務還不夠
幫業務才可以
之所以阿里的HR有地位,不只是“懂業務”,更多是他們也在通過各種方式在支持和影響業務。 為什么政委體系能夠在業務線上扎根,早期的政委功不可沒,他們從業務骨干轉型HR,在業務leader旁邊一手抓團隊,一手抓績效,有些甚至沖在前面跟業務。正是前期的這些努力,這些業務的改善提升,才讓政委體系得以立足、扎根。 現在的政委不用像前輩們那樣沖在前面,但是業務遇到困難挑戰的時候,政委會用到各種阿里HR工具緊貼著伙伴們給到支持。